(记者 彭嘉荟 通讯员 胡美然) 平凡的广州师奶,长年为孤寡老人炖老火靓汤;耄耋的“老西关”坚守值班岗位,微笑着迎接来往的老街坊;两鬓斑白的“老广”,为街坊义修一件件老式电器……已为长者的他们怀揣着最朴素的善念,用各种方式为这座城市默默地奉献着爱心。
日前,在广州市老龄办的指导下,广州义工联联合相关单位为广州首届优秀老年义工颁奖。风华正茂时,他们是时代的弄潮儿;年逾花甲时,他们仍然是社会的宝贵财富。
一碗老火汤的温热
李笑梅(右)在探访老人
64岁的松柏义工之星李笑梅是一名家庭主妇,她的厨房里有一盅长年为社区孤老炖的老火靓汤。
九年前,李笑梅成为海珠区龙凤街的居家养老护理员。在服务过程中,她目睹了老人的种种生活不便。李笑梅认为,老火汤对广东人来说,象征着家庭的温暖,一碗老火汤能唤起他们对生活的希望。于是,这位善心的居家养老护理员决定做多一点点。
虽然是低保户,但李笑梅毅然拿出一万元重新装修家里的厨房,并安装上消毒碗柜。于是,每逢周五,街道里的困难长者都能免费吃上暖心饭,喝上爱心炖汤。
瘦肉炖虫草花、瘦肉炖无花果、鲜鱼汤……一碗爱心汤,尝的是广州味道,品的是家人般的情义。每周五,老人们就站在阳台上张望李笑梅的身影。老人不善于直接表达爱,却习惯把期待与牵挂都融入这婉汤中。
李笑梅自豪地告诉记者,四年前她成立了一支由家庭主妇组成的义工队,带领队员每周一次为海珠区龙凤街、天河区石牌街的孤寡老人制作和派送老火靓汤,将汤的味道延续下去。
为做好义工,年近九旬的她拾笔认字
2002年,当全国首支长者义工队在荔湾区逢源街成立时,陈达媛便加入其中,开始孜孜不倦的义工生涯。如今,89岁的她是老年义工银龄奖中最年长的获奖义工之一。
做义工是“老西关”陈达媛的生活爱好,“有得做就开心,没得做就不开心”。每天早上八点半,她准时出现在康龄社区服务中心,精神抖擞地坐在前台值班。“陈婆婆的责任感很强,从来不会迟到早退。”工作人员江姑娘赞赏道。
“活到老,做到老,学到老。”陈达媛身体力行地诠释着这句话。“我现在正在学认字呢。”她咧嘴笑道。原来,由于陈达媛参与的关怀义工组会到社区进行文艺演出,经常有唱歌项目,小时家里没条件读书认字的她为了看懂歌词,更好地表演,报名参加了书法班,拿起笔一撇一捺地勾勒起字的轮廓。
“做义工要专心致志,所以我不会停下来。”做义工的日子里,陈达媛每一天都不想虚度。
数百次义修,街坊们信赖的电器“医生”
广州义工粤晖家电维修队
2013年,广州出现了一支义工队,穿街走巷为社区居民义务维修旧家电。近两年来,义工队举办数百次义修活动,超过3000人次获得服务。这支16人组成的义工队就是获得“优秀老年义工团队”称号的广州义工粤晖家电维修队。
队长张朝广说,队员们其实都是从事不同的行业,家电维修是业余爱好。退休后,志同道合的他们决定组队义务维修电器。锈迹斑斑的电饭锅、外壳破裂的收音机、没风吹出的电风扇……这些老人不舍得扔掉的问题电器,在队员们的巧手下,纷纷重新发挥作用。张朝广巧妙地形容:“每修好一件有‘疑难杂症’的家电,就像解开了一道苦思已久的数学题。”
张朝广介绍,老街坊们对义修服务的需求较大。因为现在很多修理店不受理老物件的修理,零部件难找、所花的工时长,人工费往往比材料费还贵。有见及此,义工队的服务点不断增多,目前固定服务点有7个,分布在滨江街、多宝街等老城区的街道。“最多服务需求的点是广东省老干部大学,每天能修近百件电器。”从今年3月起,义工队在此处建点,服务时长也从半天延长至一天。
(《老人报》2017年10月25日B3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