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话题 家综“搅动”社会活水 养老问题“自给自足”
文/羊城晚报记者 张洋
“大配餐”制度、鼓励“居家养老”,近年来,广州在养老问题上动作频繁,希望给老人们一个可以安享的晚年。截至2016年底,广州市户籍老年人口达154.61万人,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7.76%。养老问题成为广州不得不直面的问题,而随着整体出生率下降,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,甚至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老年群体庞大 养老问题突出
今年1月,市老龄委、市民政局、市统计局联合发布《2015年广州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数据手册》显示,截至2015年底,广州市有8个区的老年人口超过10万人,其中越秀、海珠区老年人口数分别达到26.52万和22.48万,老龄化率分为22.57%和22.25%。根据广州市老龄办的预估,2020年广州市老年人口将达到185万人,即广州每10个人中就有2个是老年人。
老年群体逐渐庞大的同时,高龄人口也在不断增长,截至2015年底,8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数为23.81万,较2014年底(22.65万)增加1.16万人;占老年人口总量的16.14%,较2014年底(16.10%)增加0.04%。此外,独居老人的数量增长更快,2015年广州市共有独居老人12.50万人,较2014年增加了9141人。
在政府大力推进各项政策的落实下,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达到3099个,城市日间照料场所床位3532张,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8张,提前五年实现国家指标。虽然养老机构在不断增长,但相比增长迅速的老年人口来讲,缺口仍然存在。
家综撬动资源 养老就地解决
海珠区本就是一个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区,据海幢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罗清权介绍,该街道的老年人口达到15000人左右,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占到四成,是个典型的老年化社区。在日常的社工服务中,对老年群体服务成为海幢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重点工作。罗清权告诉记者,他们尝试着链接外部资源进来,再充分挖掘本社区的志愿者,基本可以实现养老问题就地解决。
在罗清权看来,家综不仅要改变过去专属提供服务的思维,而且要扮演一个“撬动者”和“链接者”的角色。以海幢街为例,因为是老社区很多房子都很陈旧,老年人居住的地方可能缺乏照明、防滑、护栏等设施,需要对这些进行居家改造。但是动用政府资金或者居民集资操作起来都比较复杂,而他发现很多辖区内的企业想做公益而没有渠道。在这样的前提下,家综通过举办类似中秋灯会的活动,将有意愿做公益的企业纳入进来,然后借助他们的资金和服务为陈旧小区做居家改造。昨晚,通过活动链接进来的天天洗衣,还为该社区60岁及以上长者免费换洗300件衣物,就是很好的说明。
此外,家综还组织老人们学习电脑、智能手机,邀请社区内的年轻人为老人们办电脑班、智能手机班,受到热捧,让他们找到归属感。
稍微年轻一点的老人,在找到归属团体后,又转为志愿者资源,帮助做些孤独老人探访、陪老人聊天等服务,整个本地社区的人力资源被盘活起来。
(《羊城晚报》2017年9月18日A6版)